明年國際油市唱新曲
作者:王海濱
摘要:中東地緣政治亂局、美國經濟增長將在新的一年里支撐國際油價。
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的近三年時間里,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2016年1月20日,布倫特原油收盤價跌至每桶27.88美元,之后反彈。到今年10月3日,已上漲至每桶86.29美元,漲幅達到210%。但在10月3日之后,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到11月20日,布倫特原油收于每桶62.53美元,從高點跌落約28%。
為什么最近國際油價突然陷入熊市?這一輪行情是短期價格調整,還是會延續到明年?
舊支柱坍塌
最近三年,國際油價“芝麻開花節節高”,三根支柱功不可沒。世界經濟強勁復蘇、“超級歐佩克”減產、美國制裁伊朗,這三者推動國際油價大幅上漲。不過,它們最近都搖搖欲墜。
世界經濟增長動能減弱,影響石油需求。2016年世界經濟在跌入階段性低谷后反彈,增速為2.4%,2017年的動能明顯增強,增速達到3%,創2011年以來最高。經濟加快復蘇的預期推高了石油需求量,并推漲油價。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也普遍大漲。比如,2016、2017兩年,市場對金屬商品的需求旺盛,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鋅、銅、鋁、鎳、鉛、錫的價格分別大漲了103%、53%、49%、41%、39%和37%。
進入2018年后,美國政府發動的貿易戰愈演愈烈,讓人們對經濟前景越來越擔心。特朗普政府宣稱,多年來美國在“自由貿易”體系里吃了大虧,他要“公平貿易”。為了不再“吃虧”,特朗普政府對歐盟、加拿大、日本等西方盟友,以及中國、墨西哥、土耳其等發展中國家開打貿易戰,令市場里的避險情緒上揚。基于此,2018年10月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調了對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值。這是IMF自2016年7月以來首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測。隨著經濟增長放緩,世界石油消費增長也將趨弱。
另外,國際原油價格以美元計價。自2015年12月至今,美聯儲已加息8次,預計2019年底之前還將再加息4次。美聯儲的加息吸引其他國家的資金涌向美國,導致美元升值。相應地,非美國家貨幣普遍貶值,其中一些國家貨幣發生恐慌性貶值。2018年初以來,阿根廷比索、土耳其里拉對美元已分別貶值約50%和30%,俄羅斯盧布、南非蘭特、巴西雷亞爾對美元的貶值幅度也都在10%以上。這些國家的民眾需用本幣來支付加油費,原油價格上漲和本幣狂貶的雙重打擊,讓許多人放棄開車。匯率危機抑制了部分國家的石油消費。
國際能源署(IEA)報告顯示,2018年一季度,世界石油消費增長延續前兩年的勢頭,但之后動能轉弱,預計全年增量將為130萬桶/日,不及2017年170萬桶/日的增量。
“超級歐佩克”減產變難。“超級歐佩克”指歐佩克加上俄羅斯等約10個非歐佩克產油國。2014年下半年起,國際油價曾持續下跌,從每桶100美元以上跌至30美元以下。產油國坐不住了。2016年初,沙特、卡塔爾、委內瑞拉、俄羅斯開始醞釀凍產。2016年2月16日,四國在卡塔爾首都多哈達成協議,約定把它們的產量凍結在1月11日的水平,不得增產。此后隨著凍產變為減產,歐佩克減產變為“超級歐佩克”減產,國際油價震蕩上揚。今年6月22日,考慮到世界石油供應緊張,“超級歐佩克”決定增產。最近由于油價大跌,“超級歐佩克”內部“減產保價”的呼聲又起。可是,時移世易,近期“超級歐佩克”再次做出減產決定的難度已增大,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沙特的態度變化。
沙特是歐佩克的核心國家。它傳統上是一個油價鴿派,更重視保住市場份額,并不追求短期的高油價。然而,2016年初以來,沙特政府持續努力推高油價,這與沙特阿美的上市計劃有關。沙特政府希望通過讓阿美石油公司上市,融資1000億美元,為此致力于在短期內推高油價,讓阿美有一個較高的估值。
但是,近期沙特石油政策又發生重要轉折。首先,由于多種原因,阿美公司的上市工作已暫停,沙特政府推高國際油價的一個重要動力不復存在。其次,為了配合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沙特阿拉伯表示將積極增產,填補因伊朗石油減產所留下的供應空缺。這也可以被視為美國與沙特之間的利益交換:美國幫沙特“收拾”宿敵,沙特出力維護石油供應穩定。再次,卡舒吉事件讓美沙關系經受考驗。在美國國內,民主黨和主流新聞媒體要求制裁沙特,特朗普總統則不愿意對沙特采取行動。在沙特方面,對“保護神”特朗普,沙特政府顯然應該投桃報李,滿足特朗普的“心愿”。比如11月12日,特朗普發推文稱,希望沙特不要減產。對此,沙特政府怎么能拒絕呢?沙特是歐佩克的領頭羊,如果它不減產,歐佩克就很難做出減產決定。
美國制裁伊朗,雷聲大雨點小。2017年,國際原油市場的主旋律是“超級歐佩克”減產,2018年變為美國制裁伊朗。可是,11月5日美國政府制裁伊朗能源的方案公布后,人們發現之前特朗普政府的恫嚇大約有一半是虛言。2018年初之后,特朗普政府制裁伊朗的調門越提越高,到最后時刻卻突然降低。早在2016年參加總統大選時,特朗普就多次攻擊2015年伊朗核協議。就任總統后,特朗普屢次試圖“退群”。今年3月,特朗普解雇反對“退群”的國務卿蒂勒森,并用蓬佩奧取而代之,蓬佩奧對伊朗的態度強硬。5月8日,特朗普不顧國內民主黨和德、法、英等盟國的強烈反對,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6月之后,特朗普政府多次宣稱要將伊朗原油和凝析油出口“歸零”,更讓國際石油市場風聲鶴唳。
可是,當美國政府公布制裁伊朗石油的方案后,人們發現它并非前幾個月宣稱的那么嚴厲:美國允許中國、印度、韓國、日本、土耳其、希臘、意大利、中國臺灣等8個國家和地區繼續進口伊朗石油,條件包括:第一,進口量要逐漸下降;第二,嚴格限制伊朗石油出口收入的用途。美國政府要求這些國家和地區與伊朗交易的資金,要“第三方存管”,放在第三方專用賬戶,為伊朗人道主義支出“專款專用”,避免伊朗用于軍事等受制裁行業,這在形式上與上世紀90年代針對伊拉克原油出口的“石油換食品”項目相似。當然,特朗普及其閣僚也不忘了強調,美國政府仍然將致力于把伊朗石油出口“歸零”。
回顧2018年的前10個月,伊朗石油出口量大減的前景有力地支撐了國際油價。展望未來,伊朗因素對油價的支撐作用無疑將弱化。即便到2019年5月180天的豁免期滿后,美國政府動真格的,真的把伊朗石油出口量降到零,“伊朗巨浪”也會變為漣漪,因為那時其他產油國會輕松補上伊朗供應中斷留下的缺口。
明年國際油價支柱猶存,但力度趨弱
中東地緣政治亂局、美國經濟增長將在新的一年里支撐國際油價。
2019年仍將是中東多事之年。首先,美國與伊朗之間的關系將繼續緊張。特朗普政府中,國務卿蓬佩奧、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國防部長馬蒂斯等高官敵視伊朗,他們對特朗普的對伊政策有很大影響。美伊沖突在新的一年里,將對國際油價形成一定支撐。
利比亞的國內局勢動蕩,其原油產量也不穩定。國際油價會受到利比亞產量波動的影響。2011年利比亞內戰爆發之后,其原油生產就進入動蕩期。卡扎菲政權被推翻后,以班加西為中心的東部地區和以的黎波里為中心的西部地區相互對峙。今年夏天,由于利比亞原油出口港口被封鎖,其原油產量曾下降超過40萬桶/日。不過,之后隨著封鎖的解除,利比亞原油產量逐漸回升,9月和10月,利比亞原油日產量先后升至105.4萬桶和111.4萬桶,連續刷新2013年6月以來的產量紀錄。然而,目前利比亞的政局穩定還沒有可靠的基礎,這決定了利比亞油田、管道和港口的安全仍然缺乏保障。利比亞原油產量再次大跌并推漲油價的可能性仍然較大。
美國經濟保持較快增長,這將給國際石油市場一定信心。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特朗普推行減稅、放松政府監管等“新政”后,美國企業和部分社會階層得到很大實惠,對經濟前景的信心和消費的意愿增強。在經濟向好的大背景下,預計2019年美國石油消費量還將增長。憑借WTI原油與布倫特原油的聯動等機制,美國在國際石油市場享有很高的定價權。“一俊遮百丑”,美國旺盛的石油消費將在2019年有力支撐國際油價。
2017年,布倫特均價同比大漲21%,2018年的漲幅更將超過30%。在連續兩年高歌猛進之后,預計2019年國際原油價格續漲乏力,布倫特均價將同比下跌。
(作者單位:中化集團經濟技術研究中心)